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第四十届高级人才洽谈会高级人才寻访中心的展位前,前来咨询的求职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回国就业的海归。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年轻海归对工作的预期更加现实,对自己能力与回报的定位也愈加明晰。
“今后可能的话,我想开办一家幼儿园,进行有特色的多种语言教育。因为留学经历告诉我,如果能够在小时候掌握尽可能多的语言,在未来的竞争里会更有优势。”刚从招聘会场走出的张璐晶,还是忍不住谈起了未来的创业理想,“不过我知道,目前我要做的,就是踏实地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冬日的北京海淀展览馆并不宁静,10月31日,由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办的全国第四十届高级人才洽谈会在这里举行。近百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与参会的高级人才进行着双向选择,而本次高级人才洽谈会面向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留学归国人员。
“我已经拿到一个面试通知了。”即将从英国利兹大学国际传媒专业毕业的张璐晶,在这次高级人才洽谈会上,凭借自己的海外留学经历,很快被一所需求传媒类课程教师的学院看中。“多在教育行业里积攒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对我以后开幼儿园的理想肯定会有帮助。”
求职就业:
理性期待,平衡心态
前不久,《长江日报》一篇“小海归求职要价1500元月薪”的新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名花费40多万元人民币留学芬兰后回国求职的年轻海归,在“武汉名企进高校”人才招聘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能够接受1500元左右的月薪,因为“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
在美国亚历山大——道森学校从事了两年对外汉语教学的张曦,今年7月回到北京后,开始了忙碌的求职生活。“月薪4000元左右我就可以接受。”尽管张曦拥有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与娴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在考虑薪酬时,她显得实际而理性。
据报道,在今年年初由中华英才网进行的求职调查中,海归们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早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大多数人将“第一份回国工作可接受的最低月薪(税前月薪)”定在了4000到5000元,还有15%左右的海归表示愿意接受2000到4000元的月薪。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张桢宁就表示:“留学生和国内大学毕业生一样,薪酬预期都更加务实了。”
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王新松于今年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当了一名高校教师。尽管自己的就业过程相对顺利,但他依然表示,“就业心态很重要。有多大的本事就找多大的工作,机会都是公平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海归就有优越感。”
就业与创业:
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我觉得有点想法的年轻人可能都有过自主创业的冲动。”已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工作的王亮(化名)这样觉得,曾赴奥地利学习媒体管理与信息沟通的他如今负责企业公关项目,“但创业的问题,是因人而异的。”
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海归创业,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的海归都适合创业。就海归回国工作的情况来看,选择创业的往往都是在高新产业领域拥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理工科类人才,而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类的海归来说,“创业”这个名词,似乎就稍显遥远。而且,创业与否,和海归本身的生活阅历及工作经验也有密切的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移民研究中心的胡晓江副教授认为,“有的海归掌握了新的技术、产品或商业模式,并具有一定资本,是比较适合直接回国创业的。尤其是在经济不好、劳动力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创业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然而对于刚刚大学毕业、没有任何经验的海归来说,就业是比较自然的选择,因为就业比创业的成本低,风险小。”
未来蓝图:
怀揣梦想,踏实上路
“没有就业就没有创业。”谈到海归就业与创业的问题,王新松说,“就业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多了解国内的情况,多做实地调研,多为自己积累各种资源,应该说,这些都是创业的基本条件。”
事实上,创业成功的海归,大多在国内外都有工作经历。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曾任MI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美国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之后才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创办了搜狐公司。“百度之父”李彦宏,凭借自己在硅谷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回到国内与好友徐勇一起创建了百度。正是这些宝贵的就业经历和经验,为他们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不光需要积累经验和资源,还需要真正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发展路线。稳定就业对于有意创业的人来说,不但是一个很好的缓冲,使冲动降温,而且有助于年轻人认识自己。”不过,王亮也强调,作为海归“如果有可能应该创业,对自己来说,更容易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对社会来说,海归应该算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选择创业,对社会的贡献也相对更大。”